常常聽到大家提到世界新七大奇景,不過大家知道是哪七大嗎?皇小編為大家稍做簡易版的整理分享,此版本是由英國Ladbrokes博奕遊戲公司的版本,因應他們先前推出遊戲所製作。
世界新七大奇蹟 New Seven Wonders of the World
由瑞士新七大奇蹟協會 New 7 Wonders Foundation,N7W 發起,在世界現存建於公元2000年以前的建築中,挑選七個代替舊的世界七大奇蹟的活動,經由全球一億民眾網路票選,2007年7月7日在葡萄牙里斯本揭曉,古羅馬競技場、中國的萬里長城、約旦佩特拉古城、巴西里約熱內盧基督像、祕魯的馬丘比丘、墨西哥契琴伊察的卡斯蒂略金字塔、以及印度的泰姬瑪哈陵並列成為新世界七大奇景。
羅馬競技場 Colosseum
競技場是古羅馬舉行人獸表演的地方,參加的鬥士要與一隻牲畜搏鬥直到一方死亡為止,也有人與人之間的搏鬥。
從前的劇場多半依山而建,呈半圓形,觀眾席就在山坡上層層升起;但到了古羅馬時期,人們開始利用拱型結構將觀眾席架起來,並將兩個半圓形的劇場對接起來,因此形成了所謂的圓形劇場 amphitheatrum,並且不再需要靠山而建了。
觀眾席分為五區,最下面前排是貴賓(如元老、長官、祭司等)區,第二層供貴族使用,第三區是給富人使用的,第四區由普通公民使用,最後一區則是給底層婦女使用,全部是站席。
表演區底下還隱藏著許多洞口和管道,可以用來儲存道具和牲畜,以及鬥士,公元248年就曾這樣將水引入表演區,形成一個湖,表演海戰的場面,來慶祝羅馬建城1000年。
佩特拉古城 Petra
佩特拉一詞源於希臘語岩石 petrus,阿拉伯傳統認為摩西出埃及後「點石出水」的地方,就是佩特拉,同時它也是納巴泰王國的首都。
佩特拉因其赤褐色砂岩高山的色彩聞名,因而有玫瑰城的暱稱,佩特拉古城幾乎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,周圍懸崖絕壁環繞,入口是一條長約1.5公里的狹窄峽谷通道,名為「蛇道」,而各種不同顏色岩石的扭曲岩層,形成了岩石表面的螺旋形、波浪形的顏色曲線,古城核心是一個大廣場,廣場正面是鑿在陡岩上的宏偉的卡茲尼神殿 Al Khazneh 建工精細完美絕不可錯過,佩特拉現有100多名居民,一部分仍然住在洞窟裡。
里約熱內盧基督像 Christ the Redeemer
矗立在里約熱內盧國家森林公園中高710公尺的科科瓦多 Corcovado山頂,俯瞰著整個城市。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,是巴西人民熱情接納和寬闊胸懷的象徵。
這座紀念雕像由法國紀念碑雕刻家保羅·蘭多斯基設計,當地的工程師海托·達·席爾瓦·科斯卡監督建設,1931年10月12日在科科瓦多山上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禮,這一天是巴西主保阿帕雷西達聖母的紀念日——聖母顯靈日。
2006年10月12日,塑像落成75周年慶典上,里約熱內盧的總主教歐瑟比歐·奧斯卡·舍伊德樞機在塑像下為聖母顯靈日做彌撒,並宣布這座基督像被列為朝聖聖地。
契琴伊薩 Chichen Itza
瑪雅語「Chich’en Itza」的意思是伊察(人)的水井口,此名稱通用前哥倫布時期,在古代史料中也亦被稱為Uucyabnal,即7個偉大的統治者。
位在墨西哥東南部的猶加敦半島缺少地面河流,契琴伊薩當地三個終年供水的溶井 cenote,自然而然成為人口中心,其中兩個溶井至今仍存在,之一就是著名的、具有傳奇色彩的獻祭之井Cenote of Sacrifice。
契琴伊薩有很多精美的石頭建築,保留至今,這些建築曾被作為神廟、宮殿、舞台、市場、浴池和球場。
泰姬瑪哈陵 Taj Mahal
1612年姬蔓·芭奴與當時還是庫拉穆王子的沙迦罕結婚,被賜予慕塔芝瑪哈 Mumtaz Mahal 的封號。入宮19年,苦於多孕,生有8男6女,1630年,姬蔓·芭奴在第14次分娩Gauhara Begum時,不幸感染產褥熱,死於南征的軍營中,她臨終前向皇上提出了4個遺願,其中一項就是為她建造一座美麗陵墓。
花園中間是一個大理石水池,兩旁種植成列的柏樹,分別象徵生命和死亡,水池盡頭則是陵墓,內有兩座空的石棺,棺木一大一小,沙迦罕王及皇后葬於空棺處地下的土窖內。
泰姬瑪哈陵在建築美學上,最引人注意的是其完全對稱,先前寫過介紹的文章。
萬里長城 Great Wall of China
長城是中國古代建造的最為宏大的工程之一,歷朝歷代,長城都發揮了很重要的防禦作用,1987年時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長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。
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,西起嘉峪關,東至虎山長城,長城遺址跨越北京、天津、青海、山東、內蒙等15個省市自治區,總計有43721處長城遺產。長城同時也是自人類文明以來最巨大的單一建築物,以及修繕時間持續最久的建築物。
馬丘比丘 Machu Picchu
西班牙語 Machu Picchu,奇楚亞語 Machu Piqchu,其意為古老的山,為前哥倫布時期,祕魯著名的印加帝國遺址,距西北方庫斯科130公里,高聳矗立在海拔2350—2430米的山脊上,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,在1983年,馬丘比丘古神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,且為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。
馬丘比丘並非普通城市,根據近年考古研究,馬丘比丘其實是印加貴族的鄉間修養場所(類似羅馬莊園),圍繞著庭院建有一個龐大的宮殿和供奉印加神祇的廟宇,以及其他供維護人員居住的房子,估計在高峰時這裡也未居住超過750人。
馬丘比丘的建築是完全的印加風格,整個遺蹟由約140個建築物組成,包括廟宇、避難所、公園和居住區,這裡還建有超過100處階梯—每階由一整塊巨大的花崗岩鑿成,還有大量的水池,之間由石製的溝渠和下水道聯繫,促成早期的灌溉系統。
至今還沒有人明白印加文明是如何能將重達20噸的巨石搬上馬丘比丘的山頂。